阳光讯(记者 李保锋)日前,记者从渭南市行政审批局获悉截至3月21日,渭南市2025年404个市级重点项目手续实现100%办结,其中361个县(市、区)项目、43个市级部门项目同步清零,连续五年在3月底前完成市域内手续全部完结。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渭南市深化投资项目“四减一优”(减材料、减时限、减环节、减跑动、优服务)改革的持续发力,更为稳投资、促增长注入强劲动能。
高位统筹+精准谋划,构建审批“高速路”
自项目手续办理启动,渭南市形成“市级主抓、县(区)落实”的高效联动机制。市委书记专题部署合法合规细节,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任务并多次批示,常务副市长全程统筹协调,推动重难点问题逐项破解。各县(市、区)迅速响应,2月上旬即完成方案制定、专班组建等工作,为审批提速筑牢根基。
早在去年10月,市发改委便超前谋划,围绕“强基础、惠民生、补短板”原则启动2025年重点项目编报。清单初定后,多部门联合开展可行性研判,市级要素保障部门同步分解任务,建立“一项目一策”推进台账,提前扫清审批障碍。
协同攻坚+创新服务,跑出审批“新速度”
渭南市创新推出“要素跟着项目走”保障机制,成立专项指导督办小组,通过专题推进会、“集中办理周”等行动,对36个进展缓慢项目进行“靶向治疗”。各县(市、区)因地制宜推出特色举措:高新区主动走访部门协调难题;临渭区推行“容缺办”“帮代办”模式;华阴市开展“现场办公周”;富平、大荔等地实施联审联办,形成多点突破的攻坚态势。
在重点项目审批一线,帮办队伍发挥关键作用。针对209省道渭河特大桥等复杂项目,市县部门联动,会同自然资源等单位破解林地审批、施工许可等堵点。韩城“六个一”办理机制、华州“服务绿卡”、澄城“党员先锋岗”等创新模式不断涌现,以全流程、保姆式服务推动项目审批提质增效。
“连续五年的‘零延误’,彰显了渭南市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项目建设的坚定决心。”渭南市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四减一优”改革,以更优服务、更快效率为重大项目落地保驾护航,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编辑:吴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