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26岁就能拿博士学位!本硕博贯通培养何以成大学招生“新王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3 21:44:00    

高校录取正在进行中。今年,不少高校凭借贯通培养项目“高分出道”。例如,今年首次招生的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在多个省份的投档分数线超过了一众老牌名校。除了“顶配”师资,学校采用的本硕博贯通培养,承诺26岁可拿博士学位,成为了吸引考生和家长报考的重要原因。

记者梳理发现,不只是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等超20所高校都在大力推行本博贯通培养。对着这些高校公布的录取通知书,不难发现,贯通培养俨然已成为这个招考季各大名校招生战中的一张“王牌”。

多所双一流高校招办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证实,近年,贯通培养方案在招生咨询阶段就颇受高分考生和家长的青睐。特别是,在优势学科以及国家战略所需的学科领域推行长学制贯通培养已是大势所趋。

更短时间拿下更高学历,贯通培养受青睐

对于有能力冲击双一流高校的学生来说,本硕博贯通培养为何具有十足的吸引力?考生们究竟看重什么?

“从考生的角度出发,贯通培养最明显的优势就是缩短了学制。”某985高校本科招生办公室工作人员分析,按照正常进度,本科生入学后读完硕博课程,拿到学位最快也需要6-7年,即便是硕博连读,最快只需要5年。而今年,有的高校则直接抛出“最快6年拿下本博贯通学位”的橄榄枝。用更短时间拿下更高学历,还不用面对本科毕业和硕士毕业时的升学焦虑,在“求稳”心态下,考生和家长对贯通培养的青睐不言自明。

华东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周立旻说,当前,上海正全面提高高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能级。在此背景下,高校集中“上新”贯通培养项目,正是落实“教”为“科”服务、为“产”育人理念的实际举措。“借鉴国际通行的经验,长周期的博士学位项目培养自然成为学术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

“贯通培养是夯实学生共性基础和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让培养更加高效,有利于学生尽快成才,为国家发挥更大的作用。”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主任汪佳霖表示,目前大多双一流高校贯通培养的方向,都聚集于自身的优势学科。一方面,这些学科的基础更加扎实;另一方面,得益于充足的领军人才资源,能够与生源匹配,实现高质量带教。“从学校调研的结果来看,贯通培养能够有效减少导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磨合的时间成本,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业时间跟随导师指导心无旁骛做研究。”

头部高校纷纷扩大直博、硕博连读比例

按照一些高教专家的观察,近年来,硕博连读和本科直博,已成为全国博士生招考的重要路径。就在今年招生季前后,不少高校宣布,将扩大直博或硕博连读招生比例。

以复旦大学为例,该校强基计划2026级拟录取名单中,直博生的人数高达104人,占比从去年的50%上升至64.6%。该校最新成立的新工科六大创新学院,今年投放超1000个本科招生计划数,推出18个本博、本硕融通培养项目,覆盖创新学院43%的本科生源。此外,复旦经济学院在今年设立数理经济拔尖班(本博融通),入选者100%具有保研资格。

今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也宣布录取的本科生全部进入贯通培养体系。武汉大学则进一步扩大接收直博生规模,接收数相比2024年增幅超过50%。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一级博士点学科全面推行本博一体化培养项目,每年3月从大二学生中选拔优秀者配备高水平博导一对一带教,大三末通过考核即可转段,提前进入博士阶段。

再看在今年招生季中表现抢眼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根据该校发布的《关于2026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报名的通知》,“全校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全部纳入硕博贯通培养体系培养,在硕士入学第二学期即可开展博士生阶段的师生互选;全校直博生及硕博连读生的基本修业年限均为5年。”消息一出,同样引发关注。

招揽生源只是第一步,还有更多思考题待解

不过,面对火爆的贯通培养,招考专家也发出提醒:这一培养模式并非人人适配,更未必适合所有专业。

某985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透露,贯通培养在学校的不同学科,也表现出“冷热不均”。比如,在该校基础理科受到师生热捧,在人文社会学科的接受度一般。还有专家直言,长学制培养更适合需要泡实验室的理工科专业或偏数字类学科;文史哲等纯文科学术型人才,更建议先读硕士再读博士。

汪佳霖观察到,随着贯通培养模式的成熟,大多数高校都设置了合理的退出机制。但也正因此,不乏出现考生从功利角度选择报考贯通项目,先提前“占坑”、再中途“下车”的现象。汪佳霖建议,学校不仅应该设置主动、被动两种退出机制通道,还应设有一定的“惩罚”机制,预防学生投机取巧,促使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之前更加审慎思考。对此,记者也在采访中了解到,已有高校通过延长学制的方式,给选择退出的学生发放相应学位证书。还有学校规定,从本博贯通项目中途退出的学生只能选择在专硕方向完成学业。

在高教专家看来,虽然贯通培养的初衷是为了及早发现具有学术潜力的学生,确保他们更快一步成才,但在招生实际过程中,如何从众多申请学生中精准找到有志于从事“0-1”科研突破、甘坐冷板凳者,如何保障高潜力学生从博士到青年研究员阶段,能够十余年心无旁骛钻研科学前沿,这些都是贯穿整个培养阶段的难题。

“部分学生在读期间可能就会有重大成果,能对产业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高校能否设置旋转门和面向青年学生投小、头早、投硬的孵化器,使青年学子在创新过程中,有创业的路径与产业化的能力?”周立旻认为,对高校而言,招进高分考生只是第一步,如何提供更加完善的培养、发展通道,更是亟待解决的重要思考题。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老铁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660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