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鹤山市第一中学校长施国成:从困境突围到示范引领,打造县域教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20:35:00    

当教育均衡发展的号角在南粤大地奏响,振兴县域中学已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基石。今年我国推出“国家县中振兴行动计划”,把县中作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突破点。县域中学,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教育公平根基,一头托举着千万家庭对优质教育的期盼。

在此时代背景下,5 月 8 日,由羊城晚报社主办,江门市教育学会承办,恩平市教育学会与恩平市华附学校(简称 “恩平华附”)协办的 “振兴县域中学,助力‘百千万工程’—— 聚焦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恩平华附举行。

本次活动积极响应国家县中振兴行动计划,深度聚焦融入县域文化的绿色教育实践,中国当代教育名家吴颖民领衔做了《县域中学振兴与教育绿色发展》的主题报告,江门市200多名中小学校长慕名而来学习交流,大家围绕县中振兴的创新实践、突围经验、构建绿色教育体系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鹤山市第一中学校长施国成

作为江门县域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鹤山一中近年来在振兴县域教育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本次研讨会上,鹤山市第一中学校长施国成以《锚定教育强国目标,谱写县中发展新篇》为题,进行了主题分享 。

鹤山一中今年迎来建校 100 周年。这所曾获评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荣获 “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语文教改示范校” 等称号的学校,长期以来被誉为江门乃至广东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然而在发展进程中,学校遭遇优质生源流失、师资短缺、教育经费不足等多重困境。

优质生源流失尤为突出,近年来拔尖学生外流现象加剧,导致县域高中尖子生基数锐减,培养难度显著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同样面临挑战:县中教师待遇相对较低,难以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即便选择欠发达地区就业,毕业生也更倾向初中或小学岗位,导致高中教师招聘困难。此外,年轻教师职业稳定性不足,外地教师因家庭因素流失率高,优秀骨干教师被发达地区学校 “挖角” 现象频发。新高考改革与学科制度调整背景下,学科结构性失衡问题也日益凸显。教育经费投入方面,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资源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县域高中获得的支持相对有限。

面对上述困境,鹤山一中在新高考背景下积极探索实践,取得显著成效。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学校以教研为核心驱动力,构建教师成长平台。2022 年,鹤山一中获批广东省第二批高中校园教研基地,成为江门市首个获此殊荣的高中。依托这一平台,学校实施强师工程,加强校长培训,大力开展名师培养计划。近年来,5 位教师晋升正高级,近 10 人获评省市名师;2022 年,学校 14 项课例获广东省优课特等奖,数量居江门中小学之首。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通过创建省市教育集团实施强基工程。2019 年,施国成提出以教育集团为依托打造中学强基计划,该计划后被纳入政府发展规划。学校借助教育集团资源,优化优质生源培养机制,同时联合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科学院专家团队,依托少年科学院平台构建拔尖人才培养体系。2024 年,2 名学生被北京大学录取,名校录取人数在江门市整体下滑趋势中实现逆势增长。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积极推进多项重点工程:创建省 “双新” 示范校实施强校工程,作为全省首批、江门首所 “双新” 示范校,通过常态化开展公开课与示范课、组织教师参与高端教育展示活动、开展跨校联合教研,推动教学创新;创建省高质量示范学科实施强科工程,2024 年成功申报广东省第二批中小学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校,通过每周数学示范课探索高效教学模式,在当年高考中,鹤山一中学生包揽江门语文、数学、物理等多个单科最高分。此外,学校通过加强与华东师范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建设入学基地与社会实践基地,实施品牌工程,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展望未来,施国成提出清晰规划:将以建校百年为契机,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改善办学条件,目前已获热心人士捐赠用于建设新图书馆;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强化青年教师培养;推进智慧教育,探索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大数据实现精准辅导;深化特色办学,在科技教育、艺术教育、体育教育、国防教育及生涯规划教育等领域持续发力,打造多元化特色品牌。

施国成的分享为县域中学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县域教育振兴需要政策支持、资源整合与多方协同创新。在新高考改革浪潮中,鹤山一中的实践为打造江门乃至广东县域教育样板,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与启示。

文|记者 秦小杰图|活动方提供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老铁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660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