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031万,历史性突破3亿大关。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一人住院,全家受累”:超80%家庭面临陪护压力,尤其双职工及流动人口家庭。 如何解决?
传统陪护模式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在2025年7月12日国际护理博览会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护理部主任宋慧娟揭晓了广东的破题之策——全省25家首批免陪照护服务示范医院交出亮眼成绩单,并且承诺用两年时间探索出一套可复制的医疗照护新模式。

护士与医疗护理员的分工不同
全省首批免陪照护服务示范医院出成果
2024年11月19日,广东省护士协会发布了首批创建免陪照护服务示范医院建设的通知。申报单位25个,其中涉及科室61个。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有12家,占48%;三级甲等中医院有6家,占24%;三级专科医院有2家,占8%。
同时,广东省护士协会牵头110家医院组建免陪照护服务联盟,推出覆盖服务全流程的“六统一”省级标准:统一培训内容、服务规范、质控标准、保险保障、标识系统和信息平台。从南方医院到省中医院,各大医疗机构纷纷加入这场改革。
记者走访珠江医院试点病区,“三级四阶梯”共管模式正在高效运转:护理部统筹全局,科室直接管理,陪护公司紧密配合;护士长到护理员四级质控环环相扣。星级护理员认证制度将能力与绩效挂钩,试点病区患者满意度从91.3%跃升至94.7%。
“一对三140元/日、一对二180元/日、一对一280元/日”的明晰价格体系让患者心中有数。更令人惊喜的是经济实效——珠江医院患者住院费用平均降低2000余元,深圳龙岗中心医院家属陪护率从79.81%断崖式降至13.3%。在龙岗中心医院,压疮发生率骤降90%,术后康复显著提速。

在医生和护士的指导下,医疗护理员的服务更为专业
让免陪照护“惠而不费”
82岁股骨骨折的张玉芳奶奶成为首批受益者。术后康复期间,持证健康照护师24小时提供专业护理,女儿王女士终于不必请假陪床:“每天180元比请护工划算,关键是专业!”更让她欣慰的是病房回归宁静,探视时间全家人温馨相聚。
然而,免陪照护病房的建设也存在挑战犹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护理部主任宋慧娟坦言,首先就是支付机制不完善,医保覆盖缺位,商保推进依赖地方政策,部分患者负担加重;同时,也存在人才困境,护理员队伍文化程度偏低,现有护理员文化低、年龄偏大,需3个月培训上岗,官方认证体系未全省统一,影响职业吸引力。另外,也缺乏晋升通道和激励机制,人员流动性高。珠江医院有试点“星级认证”,但是全省未形成制度化方案。

对医疗护理员进行培训
“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信任危机,部分患者担心护理员服务敷衍或操作失误,对失能老人照护仍存疑虑。同时存在标准化和监管上的难度,比如服务质量参差的问题,目前虽有省级‘六统一’培训要求,但第三方机构管理水平不一,易引发纠纷。护理员违规致医疗事故时,医院与第三方公司责任划分不明,缺保险兜底机制。”宋慧娟说。
对此,广东省护士协会会长彭刚艺教授给出解题路径:2027年前在全省建成100家示范医院,重点突破支付机制创新——中国人保专项保险已落地,正探索“医保+财政+个人”共付模式。同时建立省级认证体系,为护理员规划职业晋升通道。
“标准化固根基,人性化提温度。”宋慧娟描绘的愿景正在珠江医院变为现实:当家属陪护率从52.8%降至9.1%,病房不再拥挤嘈杂,专业护理让康复加速。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医疗服务的升级,更是老龄化社会下人文关怀的温度。
免陪照护服务正从纸面走向病床,当更多老人享受专业照护,当更多家庭摆脱陪护重负,这场始于广东的医疗变革,或许正为中国老龄化社会照进一束温暖的光。
文 | 记者 张华图 | 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