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菜市场活禽羽毛飞扬、宰杀摊位上血水横流……不少市民认为家禽活杀就是“新鲜”。殊不知,背后潜藏着不小的安全隐患。
当前合肥多措并举加强家禽管理,从防疫监管、屠宰规范到追溯体系建设全面发力,通过多部门联合开展活禽交易整治,推动冷鲜禽肉“端上”市民餐桌,守护市民舌尖安全。
活禽现宰
看似“新鲜”实则隐患重重
“以前总觉得现杀的鸡做出来更香,直到看到市场里的宣传,才知道风险这么大。”家住庐阳区的王女士表示,自己多年的买肉观念正在被改变。
合肥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活禽现场宰杀,产生的粪便、血液和污水,在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菜市场里如同“病原体培养皿”,极易滋生和传播禽流感等病原体。
除了疫病隐患,卫生状况同样令人担忧。8月13日,庐阳区执法人员在双岗菜市场周边突击检查时,发现多家店铺在路边私自宰杀活禽,现场环境脏乱差,与周边整洁的街道形成鲜明反差。“不仅严重影响市容,禽肉也很容易被污染。”执法人员一边清理现场,一边给围观市民“科普”活禽现宰的危害。
2021年8月,合肥正式实施《合肥市家禽交易管理办法》,目前,合肥市区已全面禁止活禽交易,并不得设立活禽市场,餐饮单位也不得采购、宰杀活禽。

活禽现宰隐患重重。
冷鲜禽登场
锁鲜溯源保障舌尖安全
活禽交易隐患重重,那么冷链配送的禽肉是否“新鲜”呢?市场监管部门给出答案:正规冷鲜禽在0-4℃环境下冷链处理、运输和销售,不仅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繁殖,还能更好地保留营养、质地和风味。
位于长丰县的安徽阳雪食品有限公司是合肥家禽集中屠宰场之一。每天凌晨,屠宰车间就已灯火通明。运禽车刚停稳,检疫人员就拿着单据仔细核对,合格的活鸡顺着传送带进入生产线。放血、脱毛、开膛、冲洗……30多道工序在1小时内完成,每只鸡出场前还戴上了蓝色的二维码脚环。“从进场到出场,要经过3次检验,层层把关。”公司负责人罗俊杰表示,截至目前,该公司日屠宰肉鸡3万只左右,全年约有800万只肉鸡被装进冷链配送车送往各个农贸市场。
2021年,合肥在全省率先开展家禽集中屠宰场设置和管理工作。如今在合肥,像安徽阳雪食品有限公司这样的标准化家禽集中屠宰场共有8家,今年以来,共屠宰家禽1620万只,充分保障市民的禽肉消费需求。
不只冷链锁鲜,冷鲜禽还配有“电子身份证”,扫码即可查“底细”。
在蜀山区某超市里,市民李大姐拿起一盒冷鲜鸡,扫描标签上的二维码,屠宰厂、检疫结果、运输温度等信息一目了然。“以前买活鸡,新不新鲜全凭店家说,现在自己就能溯源,吃得也更放心。”李大姐笑着说。
多方联动
打响餐桌守护战
今年8月以来,合肥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多部门,对违规活禽交易行为开展集中整治:瑶海区、庐阳区的执法人员深入大通路、东菜市、繁昌路菜市场等周边街巷,开展禁止活禽销售的法治宣传和突击检查;蜀山区市场监管局约谈多家菜市场负责人,明确禁止活禽入市、加强禽类检验管理的要求,同时向辖区商户发放《致禽产品经营户的一封信》,引导规范经营;在双岗菜市场的整治现场,3家违规宰杀活禽的商户被当场处以罚款200元的处罚。
针对做惯活禽生意的商户,市场监管部门主动提供帮助,给予经营建议。“我们计划8月底,帮扶完成市场内固定点位的转产转业。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摸排了155个固定点位、两个批发市场、一个零售兼小型批发聚集点。”合肥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除了加强屠宰监管,合肥还积极推进追溯体系建设,确保家禽产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目前,全市家禽屠宰企业均建立了以佩戴脚环为重点的追溯体系,有效提升家禽产品的安全水平。”合肥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现宰”到“冷鲜”,合肥人的餐桌实现“安全升级”。如今,走进合肥的农贸市场里,活禽交易区的冷链柜里禽肉码放整齐,色泽鲜亮,冷链锁鲜、扫码溯源,让市民购买过程更透明、吃得更放心。
合新闻记者 胡琪 通讯员 刘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