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梅卡曼德创始人、CEO邵天兰:AI“能干活儿”是下一个风口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8 11:18:00    

“从‘能走能跑’到‘能干活儿’,将是人工智能(AI)的下一个风口。”7月26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梅卡曼德展台,全球的最大AI+机器人独角兽企业,梅卡曼德创始人、CEO邵天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AI正在从通用叙事走向细分场景,产业的需求不再抽象,应用的痛点也愈加具象,这种情况,“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大于挑战”。

“‘硅基生命’正通过AI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多元形态快速融入社会。”邵天兰继而感叹道,创业8年,自己深切感受到了AI已经在全球达成广泛共识的大趋势,“当年我们创业时, AI还处在早期阶段,属于‘小众’领域;现在人人知AI,我们终于苦尽甘来,有了跑在‘当红’赛道上占领了先机的感觉。”

梅卡曼德创始人、CEO邵天兰(右)与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建伟(左)在展台合影

“最早,业界主要在讨论做AI我们到底行不行的问题。两三年前,大家还在热衷于PK自己的技术炫不炫酷。而自去年以来,大家开始转向考虑如何结合场景落地应用的问题。今年更明显的感受是,行业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聚焦落地应用,思考怎样实现AI与场景相结合,让场景结合时更安全、高效、可靠等问题。”结合自己连续参加WAIC的体会,邵天兰用一句话概括说,“‘能干活儿’,是AI下一步要干的事。”

但是,人们也看到,越是在这样的“落地前夜,技术方与需求方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却常常断联:AI可用,却难找场景;能力在线,却不知谁买单;秀得精彩,却止步于展会。

AI如何实现真正“能干活儿”?

“让技术真正被需要,让AI真正走入真实世界。”邵天兰举例说,梅卡曼德自创立之初,就专注机器人眼、脑、手技术自主研发,大力推动在汽车、物流等领域实现规模化落地,业务覆盖中德日美韩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近100家《财富》500强客户,在3D感知、视觉和机器人算法、机器人软件等领域形成了深厚积累。

“我们已系统性布局具身智能技术,自主研发了‘手眼脑’平台(含Mech-GPT多模态大模型、高精度3D相机、多指手),具备理解、识别、操作能力,泛化性强。”邵天兰介绍说,随着具身智能一路走热,梅卡曼德也紧跟市场需求,推动具身智能从实验室走向千行百业。

以落地汽车行业为例:梅卡曼德自研通用机器人“眼+脑”已在汽车行业实现跨场景、大规模落地,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生产、组装装配,以及冲压、一体化压铸、焊装、电池、总装、质检等汽车制造全流程工艺段。

目前,梅卡曼德已批量化交付零部件上下料、冲压件下料码筐、高精度定位/装配、在线测量等各类典型智能机器人应用,帮助汽车行业客户实现全场景智能化、柔性化转型升级。

邵天兰在现场随机举了2个例子。

“钣金件是汽车制造中的重要零部件,广泛应用于车身结构件、覆盖件及功能部件中。梅卡曼德的AI视觉系统能够应对钣金件反光、异形、乱序堆叠等复杂工况,在大于3米的距离下精准识别钣金件及其关键特征,视觉精度达±0.5毫米。”邵天兰以展台中AI视觉引导钣金件深筐无序上料应用场景为例解释说,梅卡曼德设计的这种智能筐内路径规划+抓取规划,能有效应对深筐、工件贴边/贴角等问题,提升深筐抓取成功率及清筐率。

“基于梅卡曼德的AI视觉系统,机器人能够精准识别散乱堆叠的反光、黑色两种螺栓,并准确区分螺栓颜色和头尾,将两种螺栓按照正确的朝向精准分类插入料盘。适合内星轮、外星轮、销轴、转子等各种小型汽车零部件无序上料需求。”他对现场AI视觉引导小型螺栓无序抓取也做了详细解说。

梅卡曼德“眼脑手”全栈技术牵引的零售店机器人零售当值、折叠衣服、分拣透明试管……在WAIC 2025梅卡曼德展台,梅卡曼德带来了一场从多模态感知到自主认知、规划、执行,具身智能“眼脑手”全栈技术首秀及落地应用场景秀。

“如果没有真实的落地,一切技术只是想象。”邵天兰强调, AI不但“能说话”,还要“能干活儿”,正在梅卡曼德的每一次业务精准对接、每一次行业深度合作中被不断验证。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老铁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660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