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文看懂!“伟大建党精神”研究,有这些最前沿议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30 22:37:00    

伟大建党精神研究学术前沿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讲话中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重要论述:“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四年来,学界围绕这一重要论述展开了持续且深入的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实践的推进,伟大建党精神研究在多个维度呈现出新的学术动态。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孕育地,对于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始终走在前列——

2021年7月14日,上海市率先成立全国第一家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主题的省级研究中心——上海市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

2024年至2025年,上海市连续举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奋进新时代新征程”主题系列研讨会,邀请来自全国高校的资深专家学者、相关领域顶级研究人员,围绕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价值意蕴、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间的关系等各方面内容,以及伟大建党精神的弘扬路径等,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交流探讨。

本文针对目前学界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研究的最新动态进行概述,部分内容选自2025年6月第二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奋进新时代新征程”学术研讨会议的投稿论文及学者发言。

伟大建党精神内涵逻辑的深化拓展

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个有机整体,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和清晰的逻辑关系。四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持续涌现并日臻成熟,基本在学界形成普遍共识,因而现阶段研究逐步向内涵逻辑的深化方向发展。

(一)双重视角的科学解读

对于伟大建党精神内涵的研究,学界始终将主要关注点放在从历史与哲学的双重视角来分析观察:从哲学角度将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坚持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典范进行研究,深刻洞察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主体性科学内涵;从历史角度将贯穿于不同时期伟大建党精神的深邃内涵与精神实质进行研究,如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陈金龙通过解读抗战时期传承发展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面貌,分析这一时期对伟大建党精神内涵的诠释。

(二)生成逻辑的深度剖析

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理论基础及历史源头的研究,部分学者将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与近代中国社会思想史及社会史相结合,对伟大建党精神展开溯源性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北京大学王东教授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基础及历史源头提出新探,创新性地归纳为“三李二陈”(李大钊、李汉俊、李达、陈独秀、陈望道)、六大基石论,以及四大源头、实践基础论;又如武汉大学丁俊萍教授通过解读党在创建时期的伟大实践,分析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组织条件、思想条件,以及鲜明政治立场和顽强意志品质条件;复旦大学杨德山教授将以陈云为代表的中共早期重要人物作为伟大建党精神具体化和个体化表现,思考伟大建党精神如何在这些重要人物中体现出来。这些研究为理解伟大建党精神历史根基与时代延伸提供了新视角。

(三)多元价值的深入挖掘

伟大建党精神蕴含丰富多元的价值。现阶段学界倾向于对不同层面价值进行深度挖掘,并将多元价值进行提炼转化,拓展相关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比如,中共上海党史研究室王旭杰副主任将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研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揭示精神背后的文化价值;华东师范大学齐卫平教授则从美学角度切入,通过“真、善、美”三个层面分析伟大建党精神的审美情趣价值;上海杉达学院教授游昀之、杨俊从伟大建党精神、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和中国式现代化三个基本概念出发,解读和诠释伟大建党精神视域下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时代价值。

伟大建党精神阐释传播的视域延伸

伟大建党精神兼具叙事性和论理性,对伟大建党精神文本叙事及国际传播的研究在现阶段逐渐成为热点。本次投稿及学术研讨会议中,关于这两方面的研究占比也颇高。

(一)提升传播话语权

针对伟大建党精神在提升国际话语权方面的研究,复旦大学常歌通过分析伟大建党精神国际传播的时代背景、价值意涵与实践路向,阐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对于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所带来的重要意义。学界亦普遍认为加强伟大建党精神国际传播能够消弭偏见以搭建融通中外的沟通桥梁,塑造形象以展现新时代百年大党风采。比如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曾毅副教授从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要义出发,深入论述如何更好把握话语主动权、中国道路定义权、中国精神阐释权、中国形象塑造权,为提升精神传播的话语权提供思路。

(二)创新叙事文本结构

叙事文本讲故事的能力直接影响着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与弘扬,西南交通大学胡晓阳主张借鉴跨学科理论与方法,构建符合精神表达需求的叙事结构,这对于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国防科技大学崔昊、吴穹基于跨文化传播视角,通过理论的交叉融合、场景化传播的精准触达、智能技术的传播重构,推动伟大建党精神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标识”转化为“人类文明对话的共同议题”。

伟大建党精神创新实践的多元探索

如何弘扬和传承伟大建党精神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研究,更多仍集中在宣传教育方面,例如:探讨如何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在大中小学校开展“大思政课”教育实践、伟大建党精神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充分运用新技术手段传播与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加强传播方式和话语方式创新,逐步成为研究热点。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如上海大学聚焦于智慧数据驱动下的伟大建党精神叙事创新,以中共一大纪念馆“数字一大”项目为研究范本,深入剖析其在技术、内容与传播层面的应用与价值,并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叙事的优化策略,为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提供技术与人文融合的新路径。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关系的细化研究

2021年9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正式发布之后,相关研究成果呈现井喷式的增长态势。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界更多地将伟大建党精神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个体精神相结合,学者们普遍认为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锻造出一系列革命精神,这些精神都是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突出表现和具体体现,都是伟大建党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延续和发展,由此证明伟大建党精神的强大生命力和传承发展性。

现阶段学界的研究不仅深化了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更为弘扬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实践思路,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视野更加开阔、主题更加丰富、方法更加多元,推动伟大建党精神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持续焕发强大生命力。

原标题:《一文看懂!“伟大建党精神”研究,有这些最前沿议题》

栏目主编:杨逸淇 文字编辑:任思蕴

来源:作者:中共一大纪念馆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老铁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660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