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通讯丨从滇缅公路到吉隆坡——跨越80年的和平守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3 21:42:00    

新华社吉隆坡8月23日电 通讯|从滇缅公路到吉隆坡——跨越80年的和平守望

新华社记者王嘉伟 毛鹏飞 程一恒

8月14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南侨机工纪念馆内,一名老人观看南侨机工照片墙。新华社记者 程一恒 摄

白色庄严的雪兰莪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殉难纪念碑伫立正中,镌刻着三千余名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成员姓名的纪念墙环抱于后,踏着台阶拾级而上,仿佛步入一座历史讲坛……历时4个月建设,位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南侨机工纪念公园和纪念馆日前举行开幕仪式,并正式向公众开放。

纪念公园与纪念馆由马来西亚吉隆坡广东义山筹建。吉隆坡广东义山主席杨博耀表示,纪念公园的设计灵感源自滇缅公路上的“二十四道拐”险段,希望参观者能切身感受到南侨机工当年的勇气与坚毅。同时也期待这里能激发马来西亚年青一代华人对历史的兴趣,培育正确的历史观与价值观。

8月14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南侨机工纪念馆内,参观者查看南侨机工们使用过的修路工具。新华社记者 程一恒 摄

开幕仪式当天,来自马来西亚、中国、缅甸等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人士齐聚纪念碑前,敬献花圈与鲜花,肃立默哀,缅怀南侨机工在抗日战争中的牺牲与贡献。

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在致辞中强调,和平来之不易,“虽然二战已经结束80年,但任何不尊重和平的行为,我们都必须坚决反对”。

纪念馆内,泛黄的照片和剪报讲述着烽火硝烟里南侨机工的故事。在全长1146公里的滇缅公路上,南侨机工日夜兼程抢运抗战急需物资。他们不仅肩负着急难险重的运输任务,还要面对恶劣的道路环境,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以及疟疾等疾病带来的生命威胁。据统计,有1000余名南侨机工献出了宝贵生命,平均每公里牺牲一人。

时光回溯到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沿海重要港口多被攻陷,国际运输濒临断绝。1939年1月,新开辟的滇缅公路成为大后方唯一的国际通道。当时,国内驾驶人员十分匮乏。1939年2月起,在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号召下,东南亚各地华侨华人青年踊跃报名,成为汽车司机和修理工,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分批赴中国支援抗战,直至1942年5月滇缅公路运输被切断。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欧阳玉靖在开幕仪式上致辞说,南侨机工舍生忘死,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英勇事迹将被永远铭记,铭刻在人类正义事业史册上。

“历史对后人来说是警醒,是教训,也是对未来方向的指引。”来自雪兰莪州的马来女孩认真阅读着环形纪念墙上的名字与记述,“这些故事值得被铭记,也值得一代又一代地述说。”她说。

向滇缅公路方向远眺,位于中国云南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公园依山而建,园内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嵌在绿意之中,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静静矗立,这里的一碑、一馆、一园与如今吉隆坡的一碑、一馆、一园隔海相望,共同守护这段热血记忆。

“无论是在中国看到祖父的墓碑等被妥善安置,还是如今在吉隆坡见证纪念馆和纪念公园的落成,都会让我深切感受到他当年那份炽热的爱国情怀与无畏的奉献精神。”爱国华侨侯西反的孙女侯韦美在纪念馆内反复观看每张照片,眼眶泛红。

当年,侯西反协助爱国侨领陈嘉庚组织南侨机工,不仅负责联络和组织工作,还积极参与解决机工们的生活、医疗等实际困难。据介绍,他在华期间还为筹集物资、兴办教育四处奔走,1944年在飞往昆明参加侨光小学开幕典礼的途中不幸遇难。

侯韦美告诉记者,近几年她每年都会前往云南昆明参加南侨机工公祭典礼。2024年8月,在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的组织下,侯韦美等一批南侨机工后人还赴云南重走滇缅公路,回顾南侨机工抗战历史。

“我想,正是这种深厚的家国情怀,让祖父毅然从南洋回到中国并奉献一切。”侯韦美说,“如今,越是在和平安定的日子里,我们越应该缅怀历史、珍惜那份深深的爱国情怀,更要携手看向未来。”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老铁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660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