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众多闽台乡建乡创成果在海交会发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15:35:00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林涓 文/图

福清飞牛小镇的“牛气”美食、连江古石村的悬崖咖啡香、罗源桂林村的古厝新韵……在第二十七届海交会的闽台乡建乡创成果发布区,一个个跨越海峡的乡建实践,皆是闽台两地携手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不仅让“空心村”重拾活力,让老石厝焕发新生,更让两岸融合的种子在乡土深处悄然发芽。

自2018年起,一场跨越海峡的乡村建设行动如火如荼展开。170支台湾专业团队、629名台湾专业人才纷纷入闽,他们深入福建近600个镇村,足迹覆盖全省93%以上的县区。这些台湾专业人才充分发挥自身在规划设计、文创开发、产业运营等方面的优势,与当地居民携手合作,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连江古石村:

从“空心渔村”到“网红打卡地”

海交会闽台乡建乡创成果发布区连江馆内,一座微缩版崖壁咖啡装置赚足眼球。咖啡屋“悬”于“峭壁”之上,游客可穿戴安全装备模拟攀岩品咖,来自宁德的专业观众林先生不禁感叹:“爬悬崖喝咖啡?这体验太刺激了!”

海交会闽台乡建乡创成果发布区连江馆内,一座微缩版崖壁咖啡装置赚足眼球

福州连江古石村崖壁咖啡主理人林国福介绍,崖壁咖啡是乡建乡创板块引入的项目,这种将户外运动与文旅融合的新业态迅速成为网红打卡点。“客人穿戴专业装备,脚下就是翻滚的海浪,很多人喝完咖啡称‘紧张到手抖,但眼前的风景绝对值回票价’。”

作为闽东古石厝群落保存最完整的渔村,古石村曾因青壮年外流陷入“空心化”困境。如今,它摇身一变成为人气爆棚的“明星村”,背后离不开台湾设计师团队的助力。“我们村探索出两岸设计师共同设计、投资、运营的融合发展新模式。台湾团队以‘古石回响:跨越海峡联结古今’为建设主题,将石厝、崖壁等特色旅游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古石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古石民宿、悬崖咖啡、“两山记忆”海岸线露营地等业态让古石村爆火出圈。

福清飞牛小镇:

偏远山区小镇的“牛气”转型

“来尝尝我们的融岭牛肉丸,纯牛肉制作,咬开还会爆汁!”福清馆内,工作人员热情端着试吃盘招呼观众。颗颗饱满的牛肉丸在汤中沉浮,撒上葱花后香气四溢。市民游女士咬开丸子赞不绝口:“和普通牛肉丸不一样,肉质紧实又有奶香味,肉香更浓郁。”

曾经,福清市南岭镇只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产业薄弱。如今,在台湾建筑师团队的助力下,这里摇身一变,成为充满活力的“飞牛小镇”,更被誉为福清的“后花园”。“我们借鉴台湾飞牛小镇的成熟经验,结合南岭大姆山景区的自然资源优势,为景区开发提供全方位旅游配套,打造出了飞牛集市。”项目运营有关负责人张金亮介绍道。今年五一假期,飞牛小镇迎来旅游高峰期,飞牛集市的牛肉面馆、咖啡厅、文创馆等地人头攒动,游客云集,消费热度居高不下。“每天牛肉面馆的销量都非常可观,文创馆的系列产品更是供不应求,不少游客都是冲着我们的‘牛文化’赶来。”张金亮难掩喜悦。

在改善集镇环境的同时,项目积极吸引产业落地,推动镇区和周边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团队融合“台湾飞牛”与“南岭黄牛”元素,不仅推出了牛肉丸、牛肉饼、牛肉面等令人垂涎的“牛美食”,还开发出萌牛抱枕、情侣牛logo等独具创意的“牛文创”产品。

罗源桂林村:

耕读名村的“微改”新生

在罗源馆内,电子屏中82岁村民叶适在沿河栈道漫步的画面,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五步一花、十步一景的桂林老街,凭借“微改造”理念成为游客“打卡”热土。

改造后的桂林村焕然一新

作为历史上走出“十八长衫”读书人的耕读名村,桂林村曾在岁月中逐渐蒙尘。“我们做前期调研时发现,年轻一辈对村情村史知之甚少。这么有历史底蕴的村子若被遗忘,实在令人惋惜。”为此,团队深入挖掘桂林村历史文化资源,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融入乡愁记忆。老街上的“探花窗”打卡点便是精心打造的村史展示点之一。项目团队有关负责人邱平介绍:“‘探花窗’的所有窗子均从村内30多座明清古民居复刻而来,每扇窗子都独具特色、蕴含故事。我们将复刻窗子集中展示在一面墙上,并在旁边标注复刻来源,让游客一目了然。”

除了重现历史韵味,项目团队还以“小空间”“微投入”“微改造”理念,积极打造惠民公共服务空间,沿河栈道旁的口袋公园成为老人休闲好去处。

编辑:郭寿权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老铁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660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