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7月23日——世界干燥日。提到“干燥”,你可能首先想到皮肤紧绷、嘴唇起皮,或是眼睛干涩。但有一种全身性的“干燥”疾病,却常常被我们忽视或低估,它就是干燥综合征。同时,现代生活中高发的干眼症也与“干燥”息息相关。在这个特别的日子,让我们一同认识这些“干燥”背后的健康隐患。
不只是“干”:
认识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风湿病,主要影响人体的外分泌腺(如唾液腺、泪腺),导致其分泌减少,从而引起全身性的干燥症状 。它的病因复杂,表现多样,常被误诊或延误诊断。

警惕这些“干旱信号”:
眼睛干涩:持续的眼干、砂砾感、烧灼感、畏光,甚至视物模糊(需警惕干眼症,也可能并存)。
口干舌燥:唾液减少,说话、吞咽干燥食物困难,频繁饮水,易生龋齿。
其他症状:关节疼痛、乏力、不明原因的皮疹、反复腮腺肿大、阴道干涩、不明原因的肺或肾损害等。
干燥综合征绝非“小毛病”,它可能累及多个器官系统,需要风湿免疫科医生的专业诊断和长期规范管理。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
眼睛的“沙漠化”:
聚焦干眼症
在干燥综合征患者中,干眼症是非常普遍的症状之一。但干眼症本身也是一个独立且日益高发的疾病,越来越多上班族、学生党甚至年轻人都深受其扰。

干眼症是什么?简单说,是眼睛表面的“保湿系统”——泪膜出现了问题。泪膜由黏蛋白层、水液层和脂质层精密构成:
- 黏蛋白层(强力胶):负责让泪水平滑附着在眼球表面。
- 水液层(主力军):负责湿润角膜、供给养分。
- 脂质层(保鲜膜):覆盖在最外层,防止泪水过快蒸发。
当这个系统失衡,就会出现:
早上睁眼困难
长时间看屏幕后视物模糊、疲劳
眼干、眼红、异物感、烧灼感
畏光、风吹或空调环境下易流泪(反射性分泌)
感觉眼中有睫毛(异物感)
干眼症也分类型:可能是缺水(水液缺乏型)、缺油(脂质异常型,最常见)、锁不住水(黏蛋白缺乏型)、分布不均(泪液动力学异常型),或多种问题混合(混合型)。
谁在“偷走”我们的水分?
除了干燥综合征这类疾病因素,以下生活习惯也是“干燥”的帮凶:

长时间紧盯屏幕:眨眼频率显著降低,泪膜无法及时补充和均匀分布。
空调暖气环境:空气干燥加速泪液蒸发。
长时间佩戴隐形眼镜:可能影响泪液交换。
某些药物:如抗组胺药、部分降压药、抗抑郁药等。
不良用眼习惯:熬夜、吸烟、眼部化妆清洁不彻底。
年龄因素:泪腺功能随年龄增长自然下降。
告别“干”尬
您可以这样做:
1. 重视症状,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持续、严重的全身干燥症状(眼干、口干等),尤其伴随关节痛、乏力等,请务必到风湿免疫科就诊筛查干燥综合征。
如果主要是眼部干燥不适,影响生活,请到眼科就诊,进行专业干眼评估和治疗(如泪液分泌试验、眼表综合分析等)。切勿自行滥用网红眼药水。
2. 科学护眼,改善习惯:
“20-20-20”法则:每看屏幕20分钟,远眺20英尺(约6米)外物体至少20秒。
主动眨眼:看屏幕时有意识地完全眨眼(轻闭眼2秒),促进泪膜刷新。
环境加湿:在空调房、暖气房使用加湿器。
物理治疗:对于脂质异常型干眼(睑板腺功能障碍),眼科医生可能推荐热敷、睑板腺按摩或专业治疗设备(如强脉冲光、睑板腺探通)。
合理使用人工泪液: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不含防腐剂或防腐剂毒性低的人工泪液缓解干涩。
重要提示:
市面上一些网红眼药水可能含有收缩血管或抗过敏成分,长期使用可能掩盖病情或产生依赖,务必遵医嘱。
3. 全身健康管理:
均衡饮食,适量饮水。
保证充足睡眠。
戒烟限酒。
身体的“干旱”信号
是它在向我们发出的求救
无论是干燥综合征的系统性影响
还是干眼症的局部困扰
都不应被轻视
值此世界干燥日
让我们共同关注
身体的“水润”健康
科学认识 规范诊疗
告别“干”尬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