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期
预订私人飞机、南极旅行、名医就诊、定制演唱会、海外医美——伴随高端稀缺定制服务的花样翻新,高净值人群逐渐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风向标。
日前,胡润研究院的《高净值人群消费心态及行为研究报告2025》显示,该群体四年来对健康重视度增长近10%,“金钱”重要性更同比上升15%,这折射了当下“现金流安全”的理性选择。
想跻身私人银行VIP,这趟“财富马拉松”到底有多长?近年来,伴随经济发展和居民理财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人群正在积累起百万资产,迈入大众富裕阶层。然而,站上这道门槛之后,向上的路径却开始变得陡峭——在高净值人群构成日益复杂、财富门槛不断提升的当下,单纯依靠工资收入或储蓄增值,已很难实现质的飞跃。
从“赚快钱”到“管好钱”,从单纯的资产增长到财富思维的升级,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进阶逻辑?高净值人群到底是怎么炼成的?与大众富裕人群有着怎样的显著的差异?本期《百万存款计划》将助你读懂高净值群体的“游戏规则”。
1
存款百万后,离“高净值”有多远?
南都·湾财社在此前的系列报道中曾提到,手握100万元存款并非易事,意味着个人财富站上了“金字塔”的上层。但若谈及“财富自由”,则为时尚早。尤其在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百万存款尚不足以进入富裕阶层的行列。对年轻人而言,这不仅是一座值得纪念的里程碑,更是通往下一阶段财富增长的新锚点。而下一站,是成为银行眼中的高净值人群。
所谓高净值人群,一般指资产净值较高、可投资资产(尤其是金融资产)规模较大的人群。在银行体系中,600万元人民币的金融净资产是普遍认可的“高净值”门槛。根据2011年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达到此标准的客户,可被纳入私人银行服务体系。事实上,当前多数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门槛仍以600万元为基准,部分银行则达到800万甚至更高门槛。例如招商银行,其私人银行“入门票”已提高至1000万元,且不包括房产等固定资产。在此基础上,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家庭也被视为高净值家庭。
根据胡润研究院今年2月发布《2024胡润财富报告》,截至2024年1月1日,中国资产千万以上的高净值家庭数量为206.6万户,其中拥有千万可投资资产的家庭为108.9万户。此外,根据胡润研究院的标准,资产过亿的家庭被称为超高净值家庭,是高净值人群财富进阶路上的下一个层级。
上述数字并非标准答案。据记者观察,不同财富机构的口径不尽相同。比如,招商银行此前的《202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则显示,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达316万人,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3183万元。
一些业内人士透露,实际上一位私行客户往往享受不止一家私行服务,其个人资产普遍在1500万元以上。

图片由AI生成
2
进阶高净值,不能只看“拥有多少钱”
那么,从百万“高净值”到千万“高价值”,圈层的进化到底多难?
不过,要进入高净值的圈层,并不仅仅是存款数字的跃升。记者注意到,很多人关注的是高净值人群“拥有多少钱”,却忽略了他们财富积累的路径、结构和财富思维的提升,以及背后更为复杂的资产管理体系——这些,才是他们真正与大众富裕人群拉开差距的关键。
在汇丰中国国际财富管理及卓越理财业务财富管理副董事何军岗看来,百万资产客户属于“大众富裕阶层”,这类客户一般资产配置偏稳健,注重财富保值,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适中;高净值客户则属于财富金字塔顶端人群,一般风险承受能力高,收入来源更加多元,会更关注财富传承、税务规划和全球资产配置。
要让百万客户真正实现向高净值人群的“进阶”,靠的不仅是财富的线性增长,更需要一场系统性的“财富思维升级”。何军岗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成为高净值人群,应跳出原有的只看重保值增值、单一产品的思维,逐步转变为“以需求为先,组合配置抗波动、长期视角布局实现资产传承”,如此未来逐步积累的财富,才能经得住未知的风险,家庭财富的“小船”才能行稳致远,并逐步变成一艘财富的“巨轮”。

图片由AI生成
因此,实现财富的进阶,既包括更精细化的资产配置,还包括财富认知的升级、对家族财富传承机制的建立,甚至是对艺术、收藏、慈善等“非金融资产”的参与。高净值,不只是账户余额的数字提升,更体现为财富管理理念、生活方式的综合演进。
3
全球资产配置,高净值人群的投资“密码”
资产配置能力,正是高净值人群与大众富裕人群之间最显著的差异之一。那么,高净值人群有哪些投资“密码”?他们有哪些值得借鉴的财富增长策略?
以某头部财富机构提出的“财富灯塔模型”为例,该模型将财富阶段划分为“创富期”、“守富期、“传富期”三大阶段,分别对应不同的资产配置重点:在创富期,应注重开拓多元化的财富增长渠道;守富期则强调稳健配置与风险管理;而在传富期,更需借助金融与法律工具,提前为财富传承做好规划。
从长期视角来看,单纯依赖储蓄已难以应对货币购买力持续缩水的现实。因此,在投资选择上,高净值人群往往通过全球资产配置,实现“空间+时间”的双重价值提升,同时达到分散投资、分散风险的目的。
瑞银基金销售首席产品官邓树勋也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多元资产配置策略是全球资产配置的基础逻辑,通过债券、股票、黄金等不同资产类型多元联动,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动态平衡,避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此外,跨市场布局则是关键策略,不同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周期、政策环境、市场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使得总有部分市场处于“高光时刻”,为财富增长提供更多可能。
财富群体的投资逻辑也值得注意。7月22日,渣打银行发布的《2025个人可持续投资调研报告》显示,中国内地投资者当前可持续投资配置比例为26%,并计划将这一比例提高至38%,是受访市场中预计增幅最高的市场之一。这一数据不仅反映出中国投资者对可持续发展和长期价值的关注持续增强,也侧面印证了财富管理理念正在不断进化。

图片由AI生成
按照多位专家的认知与共识,从百万存款走向高净值,并非只是资产总量的增长,它需要的是财富拥有者具备更清晰的财富阶段认知、更系统的资产配置能力,以及更长远的财富管理视角。从收入结构的多元化,到配置策略的全球化,高净值人群之所以能不断实现财富增长,背后离不开理念与行动的双重升级。
从“高价值”到“高净值”的财富马拉松,注定长路漫漫。不过,财富的增长并非人生的唯一追求。财富管理的终点,从来都不只是“数字的游戏”,而是为了构建更有掌控力、更有安全感、更具自由度的生活。无论身处哪一个财富量级,若能活出从容与热爱,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高净值人生”。
统筹:李颖
执行统筹:卢亮
本期采写:南都·湾财社 研究员 袁泽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