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潍坊寿光】洛城街道东斟灌村:创立“三自”管理模式 打造“斟灌彩椒”品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4 08:38:00    

集体富不富,关键在支部。近年来,寿光市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共富乡村”行动,持续用力做强特色产业、培育增收项目、提升造血功能。2024年全市村集体总收入超过10亿元,167个村集体收入过百万元,15个村集体收入过千万元,增幅超过50%的村148个。为引导各村不比基础比变化、不比条件比干劲,因村制宜挖掘增收潜力、找准增收路径,即日起开辟《共富菜乡在行动》专栏,择优挑选40个强村富民典型案例分期发布,敬请关注。






【案例实践】



洛城街道东斟灌村共有601户、2240口人,党员60名,村“两委”成员7人,耕地面积4486亩,从1998年开始种植五彩椒,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目前五彩椒年产量高达20000吨,年产值达到1.5个亿。而就在20多年前,这里的村民还在“土里刨食、靠天吃饭”。当时东斟灌村的村民已经种了多年黄瓜,市场饱和、盈利缩水,转思路、寻发展,便成了新任村“两委”成员的头等大事。因此,村党支部从组织创新下手,转变管理服务模式,牵头引领产业发展,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可复制、适应好的管理服务发展办法。

一、创立“三自”管理模式,提升村级治理水平

在村级治理工作中,东斟灌村总结多年村级治理经验,提炼总结出“三自”管理模式。一是自主议事——村里的事党员群众“商量办”,二是自治管理——村里的事党员群众“一起干”,三是自我服务——富民强村的事党员群众“抱团干”。每项工作都让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做到了既充分依靠群众,又科学引领群众。

同时,东斟灌村党支部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推动农村社区、基层供销社、农商行共建联合党支部,建立联席会议等常态化工作机制,社区、村“两委”干部与供销社负责人交叉任职,实现发展融合、资源集聚,进而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提升基层治理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二、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头雁效应”

东斟灌村党支部领办三个合作社,推进斟灌彩椒集约化生产经营。2008年,领办了斟都果菜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当中介、买卖两分离、钱款先集中”的办法,解决了群众关注的生产标准化程度低、卖菜难、价格不稳等问题;2012年,领办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对全村土地进行统一运营管理,解决了“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流转难问题;2013年,领办了资金互助合作社,户户参与,人人共享,通过“单一用途、以贷定存、封闭运行”的运营方式,解决了建设蔬菜大棚生产融资难的问题,还在技术、农资、营销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为村民收益上了双保险,实现了村庄产业兴旺、村民共同富裕。“三个合作社”的成立,促进了村民和村集体收入的“双增长”,让村党支部有了更多底气和信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三、立足当前产业优势,打造新兴电商项目

为了让优势彩椒产业走向高端,东斟灌村党支部积极申报通过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为斟灌彩椒进入国际市场贴上“身份证”,直接销往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国家;联合品牌电商新建600平方米电商分拣仓,构建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蔬菜销售体系;适应年轻人喜欢自媒体的形势,培养了拥有20万粉丝的新农人“许多”等一批“菜农网红”,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彩椒、关注农业、投身乡村。如今,东斟灌村有90后34名、80后160名、70后353名回村种植大棚,片区内返乡的新农人占到80%以上,逐渐成为挑大梁的“棚二代”,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无限生机与希望。

四、探索共建服务模式,推动产业链条融合

在做大做强斟灌片区产业的基础上,东斟灌村党支部积极引导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发挥“四社共建”的推动作用,通过行业监管和产业协会考察引进部分竞争力强、性价比高、质量过硬的种子种苗企业、农资连锁门店等,探索开展订单式、专业化的斟灌片区产业服务,与党员试验田合作定向研发、选育种苗,对引进的企业、农资店进行统一监管和评价,避免低质农资产品流入市场,影响片区蔬菜质量和产量,实现从一粒种子到一棵蔬菜的全产业链服务。

五、协同破解制约因素,开展战略合作试点

针对新建大棚“高投入,高产出”的实际,为了帮助新农人解决创业初期的资金问题,东斟灌村党支部积极同相关金融机构开展“乡村振兴金融专员”试点,协调建行、农商行等为返乡创业村民提供低息贷款;领办资金互助合作社,以略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吸纳富余资金,通过合作社集体担保,以低利息放出,解了菜农燃眉之急。资金互助合作社和金融“活水”的贷款帮助,已为全村200余户菜农解决了资金问题,有效激发了斟灌片区彩椒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活力。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老铁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660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