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垃圾巧治理 农村“洁净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10:10:00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垃圾回收。云安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云浮市云安区乡间小道上,保洁员陈姨熟练地操作着清扫车,将路边散落的垃圾收入专用收集袋。曾因垃圾乱堆被村民诟病的村庄,如今已实现垃圾日产日清,村口标准化垃圾屋旁的分类指示牌清晰可见。

近年来,云安区坚持“三向发力”,纵深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通过完善收运体系、创新管理模式、强化执法教育等举措,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同、镇村主抓、发动群众”的生活垃圾治理新格局,全区村庄保洁覆盖面、生活垃圾清运率及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均达到100%,以点带面推动城乡面貌整体跃升,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南方日报记者 冯焕哲 通讯员 云安轩

全域覆盖:构建三级联动治理网络

傍晚时分,云安区六都镇富强村村民刘先生漫步至村口凉亭,与邻里闲话家常。凉亭四周绿树成荫,路面洁净如洗,而几年前,这里曾垃圾堆积、蚊蝇孳生。“以前垃圾堆放在路边,污水横流,现在每天都有保洁员上门收运,村里还建了分类垃圾屋。”刘先生感慨道。

农村环境从“脏乱差”到“洁净美”,这种转变源于云安区加快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在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三大革命”涵盖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方面内容。其中农村垃圾革命要求通过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提高农村地区的垃圾处理效率,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破坏。

围绕《云浮市云安区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云安组建了一支规模达1258人的农村保洁队伍,建成7个标准化垃圾中转站和1200余个垃圾收集点(含垃圾屋),覆盖全区942条自然村,形成“村保洁、镇收运、区处理”的高效运作机制。

硬件升级是基础,效率提升是关键。2024年,云安完成各镇垃圾转运站标准化改造,引入视频监控、臭气收集和渗漏液处理设备,垃圾处理效率提升3倍。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垃圾围村”难题,更将收运链条延伸至“最后一公里”。

今年云安区印发了《云安区城区保洁考核方案》,对环卫清扫保洁服务等项目进行考核评分,对考核优秀的小组奖励2000元,同时经考核累计3次不合格的人员除扣除绩效工资外,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云安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曾金成表示,自考核方案落地实施以来,成效显著。在奖惩制度的激励与约束下,保洁员对所负责网格区域的保洁工作展现出更为积极进取的态度,工作主动性与责任感明显增强。接下来,计划将这一成功模式逐步推广至全区各个乡镇及农村地区,以全面提升城乡环境卫生水平。

创新管理:从“被动清理”到“智慧治理”

“铃铃铃……”早上9时,镇安镇圩街响起清脆的音乐声,环卫车缓缓驶过,沿街商铺店主冯先生闻声拎出分类好的垃圾袋投入车里。“以前垃圾堆在路边发臭,现在专车定时收运,干净又高效。”冯先生道出了云安区城管从粗放到精细的升级过程。

今年以来,云安区镇安镇以巩固省级典型镇建设成果为抓手,聚焦人居环境提档升级,创新推出“音乐提示+定时上门”垃圾收运模式。环卫车每日以“音乐铃声”为提示音,在圩镇建成区定点、定时、定频次上门收运垃圾,沿街商户闻声主动投放,有效破解垃圾乱堆、异味扰民等治理难题,实现“垃圾不落地、镇容更靓丽”。

据了解,镇安镇是商贸和人口大镇,圩镇沿街商铺数量多、分布广,生活垃圾处理成为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重中之重。为优化垃圾清运模式,镇安镇在今年初开始实行“专车响铃,主动投放”,在圩镇建成区范围设置标准化垃圾收集点20处,配备专职环卫工人11名、三轮电动环卫车6辆,采取定时定点有序投放的方式,由小环卫车每天在固定路段来回收运,减少垃圾落地裸露现象,有效解决了堆放散发异味、破损溢流污水等二次污染问题。

在城区,云安区推行网格化动态管理,将保洁区域划分为23个网格,实行“定人定岗定责”,配备专业车辆实施“定时定点、专车专线”作业,日均处理13吨垃圾,实现日产日清。更值得一提的是“问题随手拍—部门即时改”机制:外勤人员巡查发现垃圾堆放问题后,拍照上传至工作群,责任部门须在2小时内响应整改,居民投诉办结率达100%。

六都镇保洁员陈姨对此深有体会:“我们有一个工作群,每天清洁完后都要拍照打卡。看到群里有提醒某处垃圾较多,我半小时内就能赶到现场清理。”

刚柔并济:构建长效治理生态

2024年5月,高村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在清湾村展开执法行动时,成功查处一起村民随意倾倒垃圾的案件。执法人员在现场发现,涉事村民将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杂,肆意倾倒在河边,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涉事村民积极配合执法工作,对倾倒垃圾的具体位置进行了指认。随后,执法人员对该村民进行了严肃且深刻的教育批评,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性和危害性。同时,为及时恢复环境原貌,涉事村民在执法人员的监督下,立即开展了现场整改工作。

“过去,部分村民环保意识淡薄,随意在路边、河边乱扔垃圾的现象屡见不鲜。为有效扭转这一局面,提升村民的环保意识,我们采取监督惩戒相结合的方式。通常情况下,对于此类违规倾倒垃圾的行为,我们会处以几十到几百元不等的罚款。罚款并不是我们的初衷,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村民从内心深处重视环保问题,切实增强环保意识。”曾金成介绍道。

2024年以来,云安区累计开展城乡生活垃圾专项整治9次,清理占道垃圾25处,处罚垃圾分类案件8宗。通过区、镇、村(社区)三级联动,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等力量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30余场,同时常态化开展桶边督导活动,切实提高群众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度和投放准确率。

曾金成透露,今年云安区将着力深化城乡垃圾清理工作的智能化转型。具体举措包括在全区垃圾收集点部署200个具备智能识别功能的AI摄像头,这些摄像头将实时监测垃圾投放情况。一旦发现村民未按规定将垃圾投放至垃圾桶内,AI系统会立即触发语音报警机制,以温和且有效的方式提醒村民规范垃圾投放行为。此外,云安区还将持续推进垃圾车等环卫设备的升级工作,旨在构建一个更加高效、智能、环保的城乡垃圾处理体系。

记者在实地走访中发现,尽管云安区垃圾治理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部分农村地区仍存在分类意识薄弱、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由于一些村落分布分散、运输半径大,石城镇垃圾中转面临着不少难题,此前记者就曾看到一辆垃圾清运车沿着崎岖山路驶向镇中转站。

站在“百千万工程”纵深推进的新起点,云安区的垃圾治理实践提供了双重启示:既要以系统思维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更要以创新理念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当1258名保洁员的扫帚声与垃圾车的提示音形成和鸣,当垃圾分类从政府要求变为群众自觉,云安区持续用“绣花功夫”绣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图景。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老铁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660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