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持续的高温天气让淄博这座文明城市如同被放进巨大蒸笼。然而,有这样一对夫妇,在酷热中凭借坚韧毅力与对生活的热爱,坚守着小生意,用辛勤汗水浇灌幸福生活。他们,便是61岁的朱德平与58岁的李金萍。

7月12日中午,骄阳似火,热浪袭来。朱德平所在的熟食店操作间内,热油锅散发的滚滚热气,使站在旁边的温度飙升至50℃。豆大的汗珠不断从朱德平额头冒出,他只能频繁用手臂蹭去汗水,手中炸鸡的动作却一刻不停。高温“炙烤”下,他的脸庞被热气熏得通红,上衣早已被汗水浸透。

操作间外的销售区,是妻子李金萍的“战场”。她一边热情招呼顾客,一边熟练地给刚出锅的热炸鸡撒料提味,打包,封装。尽管室外温度同样酷热难耐,但她始终面带微笑,耐心地招呼着每位顾客。此刻,炸鸡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格外诱人。
回首16年前,朱德平和李金萍夫妇为给家人创造更好生活条件,毅然从安徽芜湖老家来到山东淄博创业。此前,朱德平是一名货车司机,在芜湖老家跑运输。但因企业欠款等问题,运输生意难以为继。在人生十字路口,朱德平在舅舅和姨妈的指引下,决定传承家族烹制香酥童子鸡的手艺,开启新的人生篇章。他先前往山东潍坊,跟着舅舅潜心学习香酥童子鸡制作工艺。三个月里,他认真钻研每一道工序,从选料、腌制到油炸,每个环节都反复练习。最终,他不仅掌握传统制作方法,还通过自己摸索尝试,改良了炸鸡配方,让炸鸡味道更加香浓可口。

2010年春天,朱德平与妻子李金萍来到淄博张店瑞苑便民市场,租下一间小商铺,正式经营他们的熟食生意,主打产品便是香酥童子鸡。创业初期,生意冷清,每天售出的鸡不到10只。但夫妇二人不气馁,他们坚信只要产品品质过硬,就能赢得顾客认可。于是,他们不断优化制作工艺,积极听取顾客意见建议。经分析,他们发现年轻顾客对炸鸡腿感兴趣,便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增加炸鸡腿供应。这一举措成效显著,顾客逐渐增多,生意慢慢有了起色。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坦途。随着瑞苑便民市场的取缔,店铺流动顾客大幅减少,炸鸡生意遭受冲击。面对困境,朱德平夫妇没有放弃,主动求变。为打造更好的明厨亮灶环境,给顾客提供更舒适、卫生的购物体验,他们租下一间更大的商铺,扩大操作间面积,并安装柜式空调。虽然经营成本增加,但店内烹饪与经营环境得到极大提升。如今,生意虽不如以往火爆,但逐渐趋于稳定,平均每天至少售出30只炸鸡及炸鸡腿、鸡爪等各类熟食。

在李金萍看来,做生意不仅要有好手艺,更要讲诚信、重卫生。他们每天从上午8点营业至晚上8点。打烊后,还要对操作间和销售区进行全面卫生清洁,先用去除油污,再用消毒杀菌,确保店内环境干净整洁。一天下来,夫妇二人早已疲惫不堪,但从未抱怨,始终坚守小店,用心经营这份来之不易的事业。
工作之余,朱德平和李金萍最喜欢与老家的儿孙视频连线。视频中,看着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笑脸,听着他们讲述学校趣事,一天的疲惫瞬间烟消云散。谈及未来规划,夫妇二人眼神中充满坚定与期待。他们表示,只要还能干得动,就会一直经营这个小店,努力多赚些钱,既能为自己养老生活提供保障,也能在经济上帮衬孩子。
这个炎热夏天,朱德平和李金萍夫妇只是众多在高温下坚守岗位的普通人的缩影。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也无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默默在自己岗位上辛勤耕耘,用汗水和努力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张培)